close

年歲增長的日子似乎常常會想捕捉那些飄過的味道。這個臘肉學的挺辛苦的,第一次嘗試時婆婆已經臥床。老人家口述媳婦我也沒有逐年試做,上一次做時開始記錄詳實,還抓了兒子一起,就這樣算傳承嗎?哈哈~~~
婆婆留下來的香料配方:巢果、丁香、花椒、胡椒、陳皮。比例我仍在琢磨當中,老人家的描述都是「大約、大概」沒辦法說的精確。因此每年都有調整。
把香料磨細後與鹽乾炒至鹽紅了。待涼後依序抹在肉條上,一小時後抹酒。婆婆和我家老爺一致覺得高粱酒的風味最好,於是人家送來的高粱酒陸續登場。
逐片抹鹽然後將高粱酒淋上醃過肉,每天由下而上翻過肉一遍。至少醃三天。然後曬七天。天氣越冷越好。咱們家打自爺爺傳給婆婆至今,臘肉不薰蒸以冷天的寒冷去將肉與香料收縮在一起。夜晚不能露宿晾在戶外,蒙上露水會生蟲,曬到太陽會出油,蒼蠅蟲子會來,真費神。因此,知道大寒流要來才能磨刀霍霍準備材料。暖冬就別想了。
最後用牛皮紙包起來,我拿寫春聯剩的紅紙亂畫了幾個字。這些是給至親好友的。至於我家臘肉常見料理方式另外補文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