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上週末,童軍老伙伴們相邀來家裡喝茶敘舊,一大票人馬浩浩蕩蕩的,讓這陣子在家當閒閒美代子的OBS如臨大敵,抄起圍裙勉強繫在又微微發福…(或許不是微微,而是更超過!哈哈!)的肥腰上,忙碌的穿梭在廚房和客廳、餐桌之間,孩子們的晚餐得先「生」出來呀。忽地,有個會動的小東西出現在3點鐘方向的流理台,怕蟲子的女巫深深吸了一口氣………
偋氣定睛望著好半响,耶?那玩意好像是隻「蟋蟀」,至少我確定牠不是「小強」。趕緊喚來好奇寶寶Hank,他非常喜歡觀察昆蟲,雖然膽子沒比他娘親好到哪裡去,但是轉的特快的腦子,總會替他自己找出解套的方案。我仍守在流理台努力把10人份的點心水果呈現,那位客人就給孩子去想辦法。
圖片來自這裡
Hank飛快的拿出今天同學請他吃的透明餅乾盒,先蓋住已經跳到廚房地上的蟲子,媽:「牠好像不太動?」「你該不會把牠弄死了吧?」「可是牠會動,只是動的很小很慢」母子兩個蹲在地上一來一往的看著好像奄奄一息的小客人「小心的把牠送去陽台盆景上吧」心理期盼牠可以活下來,這麼交代兒子小心伺候著。
有陽光、泥土、花花草草和清晨的露珠,或許可以起死回生也說不定,笨女巫傻傻的在廚房幻想著。
老天大概要給這位善良又值得託付的孩子一個好的機會教育。隔天晚間全家人正準備要出門,腳先踏在陽台的我,忽然聽到只會出現在田園自然的樂章「ㄒㄧ‧ㄒㄧ‧ㄙㄨˋ‧ㄙㄨˋ」的蟋蟀先生(註一)正敞開嗓子唱和著,孩子打開陽台燈,聲音又停了。敢情人家太害羞了還是刺眼的光線壞了唱歌的興致?果然在燈光關掉後,屬於自然田園的樂章,搭著微微的南風開奏起來。
就這樣這位很「閉速」的訪客悠哉的住了下來,我們也用最高敬意來對待,不去打擾。每個人內心都存在著一股莫名的開心,進出家門都會駐足聆聽、關切,儼然牠就是家裡的一份子哩。
(註一)
蟋蟀,俗稱促織,是直翅目的一科,身體黑色至褐色,頭部有長
觸角,後腿粗大善跳躍,後腿極具爆發力。其雄性好爭鬥,兩翅
能發出聲響。全世界約有蟋蟀900多種,以晝伏夜出的為多,生
性孤僻,通常一穴一蟲,發情期,雄蟲才招攬雌蟋蟀同居一穴。
為了方便聽到公蟋蟀的求偶鳴聲,蟋蟀具有位於前腳關節略下方
的耳鼓。每種蟋蟀的鳴聲不盡相同。牠們的叫聲是代表溫度,雌
蟲不發聲,俗稱三尾子。所以是先生囉!
觸角,後腿粗大善跳躍,後腿極具爆發力。其雄性好爭鬥,兩翅
能發出聲響。全世界約有蟋蟀900多種,以晝伏夜出的為多,生
性孤僻,通常一穴一蟲,發情期,雄蟲才招攬雌蟋蟀同居一穴。
為了方便聽到公蟋蟀的求偶鳴聲,蟋蟀具有位於前腳關節略下方
的耳鼓。每種蟋蟀的鳴聲不盡相同。牠們的叫聲是代表溫度,雌
蟲不發聲,俗稱三尾子。所以是先生囉!
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
全站熱搜